<span id="kvqnm"></span>

    1. 您現在所在位置: 主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資訊

      公司資訊

      Company information

      行業動態

      Industry dynamics

      常見問題

      Common Problem

      安博體育這類芯片成業績重災區!從2023Q1看國內半導體發展及市場機會

      發布日期:2023-06-06 07:16 瀏覽次數:

        設備行業可以說是眾多半導體細分行業中最大的亮點。據芯八哥不完全統計,2023Q1,16家A股設備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合計為914,048.90萬元,同比增長46.77%;凈利潤合計為152,039.68萬元,同比增長88.39%。盡管面臨半導體下行周期,但出口管制正在倒逼國內設備產業鏈加速成長,這帶動了部分設備廠商業績仍實現逆周期增長。

        2022年,由于宏觀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通脹等因素影響,導致低需求高庫存的困境不斷發酵,半導體增速開始回落。

        時間轉眼來到2023年二季度,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季報都已經披露完畢。從全球來看,根據SIA的數據,2023年Q1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總計為1195億美元,同比下降21.3%,環比下降8.7%,仍然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下跌趨勢。

        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內半導體上市公司Q1的業績情況如何?2023年半導體行業的機會在哪?有哪些風險需要規避的?且聽芯八哥一一拆解分析。

        據芯八哥不完全統計,A股目前半導體產業鏈上市公司一共有159家,2023Q1營業總收入合計為1231.46億元,同比下降15.44%。凈利潤合計為63.11億元,同比下滑64%。

        從營收規模來看,今年一季度營收超過10億的公司有31家,在去年29家的基礎上略微有所增長;營收突破30億的有聞泰科技、中芯國際、中電港、長電科技、通富微電、韋爾股份、北方華創、深圳華強、有研新材等9家,其中聞泰科技(144.27億元)和中芯國際(102.08億元)是僅有的兩家Q1營收破百億的公司,而去年Q1破百億銷售額的中電港,在今年表現并不好,在Q1僅實現82.48億的營收,同比下滑達37.25%。

        增長率方面,159家公司中有53家在Q1營收實現正向增長,占比僅為1/3。而從增長率幅度來看,Q1營收增幅超過30%的企業有20家,其中拓荊科技(274.24%)、國科微(238.76%)、天岳先進(185.44%)、國芯科技(173.26%)、宏微科技(136.55%)、晶升股份(128.50%)6家公司是少有的在Q1實現營收翻倍增長的公司;而在跌幅方面,Q1營收下跌超過30%的達到46家,其中希荻微(-73.15%)、東芯股份(-64.05%)、神工股份(-63.18%)、唯捷創芯(-62.87%)、晶合集成(-61.33%)等5家公司跌幅超過60%。

        而從凈利潤來看,159家公司中有113家利潤實現正,占比為71.07%。其中Q1凈利潤在1億以上的有24家,其中中芯國際(15.91億元)、北方華創(5.92億元)、紫光國微(5.84億元)、聞泰科技(4.60 億元)、華潤微(3.80億元)等大廠憑借規模優勢位列凈利潤排行的前五;而凈利潤虧損超過1億元的有9家,其中翱捷科技-U、寒武紀-U、江波龍、晶合集成、C中芯-U分別以-1.96億元、 -2.55億元、-2.81億元、-3.31億元、-5.00億元的金額位列凈利潤虧損的前五。

        增長率方面,159家上市公司中僅41家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向增長,占比為25.79%。其中,Q1凈利潤增長超過1倍的有14家,其中盛美上海(2,937.19%)、滬硅產業(791.55%)、拓荊科技(552.25%)、希荻微(461.04%)、晶升股份(307.73%)、大港股份(300.85%)Q1增長幅度都超過3倍;而凈利潤同比降幅超過1倍的公司多達43家,其中佰維存儲(-908.07%)、博通集成(-1,136.49% )、芯原股份(-2,280.25% )、芯??萍迹?4,944.49%)、國芯科技(-8,837.89%)以接近或者超過10倍的降幅位于利潤下滑前五。

        整體看來,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一季度半導體行情并不是很好。但是半導體細分行業眾多,覆蓋了EDA/IP、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封測、IDM、代理/分銷等眾多細分領域。仔細拆解來看,其中仍然不乏有設備、IDM(分立器件)等行業的亮點,當然設計、制造、封測Q1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70%的風險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據芯八哥統計,2023Q1,16家A股設備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合計為914,048.90萬元,同比增長46.77%;凈利潤合計為152,039.68萬元,同比增長88.39%。盡管面臨半導體下行周期,但出口管制正在倒逼國內設備產業鏈加速成長,這帶動了部分設備廠商業績仍實現逆周期增長。

        具體來看,盛美上海(2,937.19% )、拓荊科技(552.25% )、晶升股份(307.73%)、北方華創(186.58%)、至純科技(186.28%)、中微公司(134.98%)、華海清科(112.49%)、芯源微(103.55%)8家公司凈利潤在Q1都實現了翻倍增長。

        對于業績高增長的情況,北方華創表示,在報告期內公司半導體設備的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電子元器件業務發展穩定,使公司營業總收入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中微公司表示,公司的刻蝕設備在國內外持續獲得更多客戶的認可,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在國際最先進的 5 納米芯片生產線及下一代更先進的生產線上,公司的 CCP 刻蝕設備實現了多次批量銷售,已有超過 200 臺反應臺在生產線合格運轉;盛美半導體指出,公司營收增長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國內半導體下業設備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公司依靠產品競爭優勢,在新客戶拓展、新市場開發上取得顯著成效,導致訂單量持續增長所致。

        而在IDM/虛擬IDM行業,18家上市公司2023Q1營業總收入合計為2,219,099.97萬元,同比下降1.27%;凈利潤合計為144,753.90萬元,同比下滑21.79%。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即使面臨下行周期,這些以分立器件為主的IDM公司業績仍然保持了較大的韌性。

        具體來看,宏微科技、東微半導、斯達半導三家公司不管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究其增長原因,這些公司表示:一方面由于公司采用的是設計、制造、封測一體化的運營模式,在下行周期下可以更好的從產業鏈上控制內部成本;另一方面,從需求來看,下游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工業等領域對IGBT、碳化硅、氮化鎵等分立器件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所以公司面臨行業下行的沖擊相對較小。

        在半導體制造領域,5家公司2023Q1營業總收入合計為1,499,022.56萬元,同比下降19.02%。凈利潤合計為115,696.56萬元,同比下滑73.88%。其中中芯集成(-37.29%)、中芯國際(-44.04%)、晶合集成(-125.28%)三家主要晶圓代工廠Q1凈利潤下滑幅度都超過了30%。

        以中芯國際為例,公司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02.09億元,同比減少13.88%。歸母凈利潤15.91億元,同比下降44.04%,基本每股收益0.2元。受行業下行需求疲軟的影響,公司在Q1的產能利用率僅為68.1%。

        中芯國際在業績說明會表示,當前集成電路產業整體上仍舊處于底部區域,手機和消費電子產業鏈的庫存高企現象仍然存在,市場對于已有的舊產品,尤其是量大價低的標準產品需求在進一步的下降。雖然目前部分領域出現了訂單回補,但消費類市場短期內依然沒有明顯的回暖跡象。

        而在半導體封測領域,12家公司2023Q1營業總收入合計為1,447,108.50萬元,同比下降18.26%;凈利潤合計為13,775.78萬元,同比下滑91.40%。其中,晶方科技(-68.92% )、長電科技(-87.24%)、通富微電(-97.24%)、華天科技(-151.43%)等主要半導體封測廠商凈利潤下滑都在60%以上。

        長電科技在Q1季報上解釋稱,公司業績下滑主要系半導體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導致國內外客戶需求下降、訂單減少、產能利用率降低所致。

        從A股159家半導體上市公司2023Q1的業績來看,除了半導體設備還在逆勢增長外,其余細分行業不管是龍頭還是規模較小的公司,業績下滑都非常明顯。

        對于業績下滑,大部分企業認為,受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拖累,消費電子行業低迷影響仍在持續,去庫存壓力還是大,半導體行業仍處于周期性低谷。

        展望未來,大部分廠商都比較樂觀,認為隨著標準化產品需求的逐漸觸底,下半年業績會迎來一定的修復。此外,在市場應對策略上,各大廠商也在積極調整產品、產能、客戶結構,減少消費電子的資源并加大對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投入,砥礪前行以求穿越周期,為新一輪增長做好準備。

      020-88888888
      精品五月天六月花一区二区|2020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

        <span id="kvqnm"></span>